剖析非主流

阅读时间 25 分钟,快速阅读仅需 9 分钟。

什么是非主流?请不要百度,如果你真的不幸进到了百度百科非主流词条,记住一件事,点开历史版本,然后仔细观摩激烈的斗争历史。那是商家营销它的非主流品牌的斗争,那是炒作商操纵小白僵尸的阵地,那是某网络家族吸引会员的首选,那是恶搞讽刺的绝佳位置。

本文从反非主流 的角度来阐述非主流,为你全面理清易混淆的概念,展示非主流备受诋毁的特点。由于文章很长,列几个问题,带着问题读更快:非主流跟视觉系什么关系?两者特点?EMO是?反非反什么?


快速导航

一.非主流定义

这里的“非主流”不是指简单语义上“主流”的对立面,是指一种亚文化,是特定时期某些80-90后的穿着,喜好,行为方式等。
网路上我们认定谁属于非主流,一般依据什么?外形特征是吧!瞧一眼照片,瞬间雷到,那么你可能就认为此人非主流。而此人属不属于非主流,并不是你一人说的算,于是传播,围观,求鉴定应运而生,最后众口一致,狂喷不已,那他就算是非主流了。

注意一个问题,当非主流刚出现时,如引不来关注,也没有人围观争议,那么说明多数人已经接受认可,也即纳入主流。哪天我们不在争论“非主流”了,要么是“非主流”已纳入主流,要么是“非主流”已死。

由于非主流自身不会认为自己是非主流,所以我认为非主流最确切的概念由反非主流来定义更为精准,争论的焦点即为非主流,唾骂最尖锐的观点即为非主流最显著差异于主流的特征,争议最火爆的时候即为最辉煌的时候。

二.非主流时间线

2005年3月Qzone推出,于此同时《劲舞团》大陆开服内测,这两件事,成了后来非主流的主要应用和阵地。上图曲线就很明确的展示了两条曲线的吻合度。

其中QQ空间的推出,决定着非主流的走向。籍着qq庞大的用户群,qq空间迅速风靡网路,年轻态的SNS得以推广,在青少年中备受欢迎。追求酷炫,个性的空间也是由年轻人带起,各种代码站,PS图,非主流文字,空间模板,互踩联盟,刷人气挂等应运而生。

追求个性酷炫不单是90后的专享,对比当时大学生实名注册的校内网,就不难发现,那里一样花哨,一样追求酷炫。甚至很少国人玩的Myspace也是如此。SNS的特点就是要人展示个性,拉圈占地。主流的发展,也正是在此运动中,迎合众多年轻人的一股潮流。

各种非主流的网络家族,从社交上满足你人气需求,从视觉上满足你个性酷炫需求,从心理上满足你结群认可需求,这些都是促使非主流迅速风靡的内因。至于非主流本身代表什么?年轻人才懒得追问,不满足操蛋的学校,难道网路上都不能获取认同,是不是?

后来网路非主流的现象,由于某些人群古怪的造型,才引起了人们广泛讨论批判,并把此现象带到90后身上,这至少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再回顾上图曲线高峰,2008年,80后与90后展开了一场“非主流”争论。起因是一系列的视频,如现实的事件:Youku视频《因为非主流而被打 》。还有网友制作的视频:《蠢爸爸反非主流新闻联播》,《80后小资MM笑谈“你全家都是非主流”》(注:最初原视频已删)。而后在回击:《非主流新社会精英反击80后裹布女》当中掀起。【详细请参:“非主流新文化运动”始末。】

7月,由于《劲舞团》突然宣布“提倡主流文化和主旋律”,反对“非主流”和“火星文”。致使搜索达到最高峰。

无论2008年的争论如何,打击面都是巨大的,把非主流扩展到大多数的90后,此类视频还引发了一连串的模仿暴打非主流文体,还有一些恶搞歌曲:反非主流之歌,无数的PS照片。

2009年,一向以猥琐著称的MOP,抛出了众多幽默讽刺的著名反非事件,使非主流人群一如既往的耀眼夺目。请往下看,标题八,九,十的反非事件。

反非阵营是巨大的,各种反非主流吧(Q吧)反非联盟 处处皆是,网络暴力经常发生,如组队爆非主流qq空间等。非主流争议仍将持续中。

三.网络家族

要理解非主流,不能不谈网络家族。玩过网游的人对家族都不会陌生。大多数的网游,你要是没加入个家族,帮会,工会之类,简直是没法混下去的,拉帮结派,分享资源,划分势力都是家族才有能力完成,群劈,洗城,霸服经常发生,你不得不投靠个帮会,有帮会罩着,才好游戏。
家族跟懒散的组队有什么区别呢?顾名思义,家族自然有族长,族规,分辈份,统一的姓。网络家族也是按此操作。与那些以兴趣汇集成的网络圈子有点不同,非主流网络家族在组织上是十分严密的,发展起来有点像《浪潮》描述那样,迅速,貌似个性,其实相当去个性化,统一是必须的,而后发展成偶像崇拜。

非主流很在乎榜单,像qq空间排名,360圈型男女榜,51空间等。所以非主流家族主要影响占据着,年轻态的SNS,论坛贴吧,门户,fans阵地。

非主流家族一般以视觉,空间代码,游戏联盟,PS等为招牌,吸收成员,通过Q群等组织扩张交流。

通过搜索引擎,你会经常发现各类“网络家族”排行榜,如下表:

名次(仅供参考) 网络家族名称 谷歌搜到的条目数
1 杀马特 9,640,000
2 Smile家族 1,500,000
3 残血家族 299,000
4 H.B.集团 459,000
5 清诱家族 11,500,000
6 邪势力の家族 394,000
7 諻謿╱/.家族 6,450
8 _瞳祭閣’家族 6,490
9 M.冥謿ㄨ家族 3,740
10 韩流界家族 372,000

以排名考前的杀马特和残血为例,我们再来认识下家族的特点。有时候我都怀疑创始杀马特的人比传销的都牛逼!它们有组织,有纪律!能迅速抢占所有小白据点。

首先是初期宣传,拉人,造神:

视觉为先,阵营统一,吸引注意。创始人,一定要大力宣传,包括族长级人物也要选好。树立风格,抢占排行榜。

入会:

比如残血的吸引入会手段:

注册成功后,然后你就可以免费拿取本家族社区(因为本社区所有模块地址都是要注册会员才可以拿到的) 所有模块的地址啦~,让你的空间漂亮起来~

组织管理审查

下图为杀马特的规章

成员人数:

非主流家族人数众多,例子可参残血的网站,几百个Q群:残血家族群网残血QQ空间社区

我还到杀马特的QQ风云榜截了张图,人数雷惨了,数字虚的吧:

收入:

杀马特家族官网了解到 ,可花钱买推荐,靠拉票拉流量,广告等获利。现在搞红一个家族的,多是网吧或公司所为,靠此带动品牌,拉流量,赚人气,然后再想尽办法从中获利。也许里面还有更大的收益产业,要不网络家族怎会如此繁荣,怎会有人不断去做。

像这些网络家族,内部搞蛊出什么流派,某某魔系,高层出走自创门派的,太狗血不细查了,看得乏味无意义。我也没给杀马特配图,珍惜眼睛。总之家族是庞大的,有组织的,讨论非主流时不容忽视的。

四.模仿Visual kei?

Visual kei(视觉系)这词来源于日本视觉系摇滚祖师爷X Japan口号:“Psychedelic Violence: Crime of Visual Shock”(迷幻狂乱:视觉震击之罪)里的Visual Shock。

由于视觉系装扮对乐迷很有吸引力,许多女生都会在演唱会模仿她们喜欢乐队的装扮,因此视觉系随着视觉摇滚乐队在日本得到发展。

非主流们宣称他们是模仿的视觉系,玩的是视觉系,其实他们不了解。有的还把VR也当做视觉系,VR是指visual rock(视觉摇滚),而众多的非主流根本就不是摇滚乐迷,甚至都不玩音乐。

再看日本视觉系的一些特点:

1.画黑眼线,假睫毛

2.把头发染成不同颜色

3.混合朋克和哥特着装

4.多套几个环

非主流从中模仿到了一些特点,但丧失了美得感受,也没有自己的文化。用句话讲,不是哪张杯罩都适合你,得看你有没有那个size。这就是生搬硬套的绝佳例子。

在日本,绝大部分视觉系乐队都是男性,加之发展出的装扮越来越女性化,妖艳化,所以也受到众多的贬损。视觉系经常遭人们混淆,像cosplay是不能称为视觉系的,模仿ACG里的人物才能称上cosplay。而各punk,goth,lolita的造型也不属于visual kei,那么你会问如何区别呢?

你只要记住以上的视觉系特点,加上最重要一条“去性别化,显双性化”就可以了。非主流就是学到了这点,学活了这点。例子参下图:

看到视觉系去性别化的装扮了吗?有男人味吗?没看出来?我靠,瞟到最右边着吊带袜的小受,身都酥了。

如果你还是不明白,我再赐张图,你能分清VR的男女吗?

这就是双性化特征,非主流模仿到了

五.跟哥德次文化关系?

哥德次文化(Gothic,又译哥特)是什么?既然是次文化,当然由哥德文化衍生出来,那些模仿传统歌德形式的各类型次文化,都能称之为歌德次文化。像哥特建筑,哥特字体,哥特文学等,这些都是早期塑造哥特风格的形式,如此庞大根本无法介绍,所以谈次文化,只能从视觉入手,那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艺术家Megan Balanck将哥德按视觉效果的类型分为二十一种

(1-7) (8-14) (15-21)
传统歌特 自信活泼歌特 金属党歌特
浪漫主义歌特 消沉歌特 吸血鬼哥特
赛博歌特 死亡摇滚歌特 EMO哥特
恋物歌特 蝙蝠宝宝歌特 怪胎哥特
嬉皮歌特 上班族歌特 Gothabilly
日本歌特 维多利亚歌特 夜总会哥特
铆钉头/工业歌特 中世纪歌特 蒸汽朋克哥特

显然,划分这么多类型是哥特fans才会做的,而任何汲取了哥特艺术养分的类型,都能将它们涵盖一起。那如何确切区分谁属于哥特次文化?哥特的流派细分,并没有掩盖它们的共同特征,我们就靠识别共同特征了解哥特,区分哥特。

视觉特征吸血鬼,红黑,深色系,黑眼影,死亡气息,恐怖,怪诞,很少打钉,银饰

典型装扮特征如下图:

这里有一点必须强调,虽然哥特看起来黑暗,但哥特精神是非暴力的,也没有自残一说。非主流们常常混淆,拿自残,血等充当哥特,认为吸血鬼见血兴奋乃想到自残,这是十分愚蠢和伤害自身的事情。吸血鬼文化影响根本无自残,它真正发展出来的次文化是SM。如下图:

演变是越来越性感的装束和sm文化,自残的请不要站到此队列,包括受非主流追捧的ck沉珂。哥特无自残文化。

还有一个经常被人混淆的是哥特洛丽塔,它是由传统的歌德—现代版—发展到日本结合Lolita的版本,视觉上就是以红黑为主的蕾丝膝裙。

现在你能很好区分哥特和视觉系了吧!两个都打扮成黑色系时,那个不男不女的定是视觉系。

综上,有可能哥特造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主流,但非主流并非属于哥特。因为从流传的影响上看,是哥特首先影响了华丽摇滚,然后才产生视觉系摇滚,最后才有视觉系。非主流跟哥特毫无瓜葛。

六.普遍的青少年次文化现象

你会问上面提到的跟非主流有屁关系,对,嘛关系都没有,绝大多数人是看到别人玩,朋友玩,自己也跟着玩,而不至于落队,显得out了。这其实才是普遍的青少年次文化得以发展的根源。非主流也是青少年次文化现象中的一员,虽然以山寨成分为主。

到处都有这些青少年次文化现象,以下就是两个实例:

1.MK人

(pic via

MK是指旺角(Mong Kok),而“MK人”并不是特指旺角的人。由于旺角是香港的潮流地,那些盲目追随潮流,又不得其意,整得不伦不类的人,称其为MK人,是贬义。

MK人的着装叫MK look,作为一个名词,指一群14-25岁的青少年,有独特的衣著文化,并在香港有一定的影响范围。

香港网络大典这么形容mk人的特征:

1.经常穿著过小的奇怪服饰

2.身裁瘦弱却扮大支

3.纹身

4.吸烟

5.性格暴躁

6.自创潮语、缩写

7.愤世嫉俗的价值观

反MK主义

哪代的非潮流青少年不是面对着汹涌的口水成长起来,MK人的贬义其实就是反MK者贴上的标签,身为MK人肯定不自知,争论随之而来。

wiki上这么说:

香港的主流价值观不太接受MK主义,而反MK主义就是另一个极端。反MK主义者会认为MK人完全不能接受,MK人任何的举手投足均被反MK主义者视为厌恶性之行为。尤甚者甚至以符号学作为判断MK人与非MK人之严格介定,如部份反MK主义者声称染发为不能接受之MK行为,或将任何穿耳环之男士均视为MK等。追根究柢MK文化与反MK主义均为社会新旧价值观不协调所产生的价值观冲突,社会人士应多加注意以作多方面协调。

更有部份人带贬抑性质地以MK人统称他们,指责他们贪慕虚荣或只爱盲目追逐潮流,并且归类他们为无所事事的不良少年,言行与品味低俗。

2.Emo Kid

emo不是指emotional(情绪化)的缩写,它是一种亚文化,以青少年为主体,假装个性,时刻感到孤独,空虚,伤感,一般不笑,玩的音乐就像雌性激素的punk,歌词抒情泛滥,他们寻找自己缺陷的人生,然后创造一种沉闷,荒谬,只有他们这群体才能了解的世界或音乐。为了加深印象,观摩墨西哥的EMO视频

当一种亚文化流行时,多数青少年仅仅是跟风而已,以致后来发展出的特点替代了最初,主流跟非主流会十分含糊。所以,有些时候,别人说emo是一种音乐,不抵制,只反对”emo kid”,为了不混淆,一般都说的emo指emo kid,因现今emo的主体多是青少年,整个亚文化也是由此形成。

emo的浓缩概念造型如上图,MySpace是他们的阵地,就像qq空间是非主流的主要阵地一样。emo与非主流现象有许多的类似。

下表为美国不同年代类似EMO KIDS的潮流。

年代 EMO KIDS WERE DRUG OF CHOICE(麻痹的选择,迷药)
1920’s Flappers(新潮女郎) shit,死动物,汗,收帆水手
1930’s Everyone(每个人) 烈酒,咳嗽药,可卡因
1940’s Nazis(纳粹) 希特勒,以白种人自傲
1950’s Beatniks(反传统一代) 诗歌,Bongo Drums, 大麻
1960’s Hippies(嬉皮士) 大麻,摇头丸,酒,利眠宁,速可眠
1970’s Disco(迪斯科) 可卡因,Dexies,安非他明,Valium,大麻,fags
1980’s New Romantics(新浪漫) 可卡因,肛交,香草(大麻)
1990’s Grunge(垃圾乐) 海洛因,迷幻药,法兰绒,星巴克咖啡,抗抑郁药 Prozac,烟
2000’s Emo (都是兴奋抑郁之类的药)Ritalin, Zoloft, Wellbutrin, NyQuil, Robitussin, Rispiridone, 烟

看完此表,顿觉青少年时期白混了,除了烟,没一样碰过,活生生一根社会主义的苗,生长在“希望的田野上”,靠!

虽然emo人数不少,如同非主流一样,在国外也不受待见:

UrbanDictionary,是这么形容区分emo的:

Emo 和Goth的区别:Emos 憎恨自己;Goths 厌恶每个人;Emos  想要杀死自己;Goths 想要杀死每个人

更刺骨尖锐描述emo的:

An entire subculture of people (usually angsty teens) with a fake personality. The concept of Emo is actually a vicious cycle that never ends, to the utter failing of humanity

从以上形容来看,emo在国外可谓受尽嘲讽。特别是伪装愤怒尖喊时,岂是sucks就能表达!

网上还有很多抵制emo的小组,比如在音乐网站LAST.FM拥有几千人的抵制小组:反emo行刑队,还有无数散布在facebook,myspace的Anti Emo Society。

如果说恶搞是轻微的讽刺,网络抵制小组是严厉的嘲笑,那么在2008年3月在墨西哥发生的反emo骚乱就是残酷的现实打击了。众多punk,金属乐队和摇滚团体对emo发起了游行示威,并引发多起围殴emo kid事件。足见这些抵触emo的乐队有多么深的积怨,得以大打出手。

也许你还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要有如此多人抵制emo,我觉得这个雅虎answer就足以表明:

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抵制emo?

回答:因为布什是总统。

当然,还有更傻逼的国家(俄罗斯),考虑立法管制Emo及相关流行文化,矫枉过正?非也! 对于亚文化,根本不需立法,你以为你是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吗?

相关视频:在墨西哥的围殴emo视频Emo Kids Vs Nerds(emo对战呆b),Emo Kid vs Goth Kid(emo跟哥特干架)

有太多的次文化造型,理清不易啊!不扯了,用下图给你朋友标记类型吧。

七.反的是语言系

1.语言形容的重复性,夸张化,装嫩化:

【谁喊我了】肝肝来了~~
▌_华丽丽的 我和大米又回国了_▌

笔笔有人说乃把肉肉送人了

【09.09.28 QQ音乐】全面告急!挂起挂起!试听试听!

/返韩机场 帅帅帅帅【韩BO】

看到这些重复的词语,就知道非主流词穷的感情泛滥。

2.符号,繁体,火星文,日文和英文的重度混用:

↗ 听 悲 伤 の 歌 、 看 婞 辐 の 戏 ˉ

【 */ 扂 、 】 ﹏ 此刻 旳 忈痛 、 无法描 述 。

█████记忆DE~。。摩天论█my LOVE!█████

脑残文跟汉字缩写,词语精简,不同,纯粹是想显得与众不同,从传播角度和便利程度上看,脑残文都不具备优势。而一些精炼的网路缩写词不一样,例如:

亲们:典型的网络用语,来源于笔亲们,周笔畅的fans叫笔亲,此语非常的精炼,是我见过最简短跟fans套近乎的词了!亲可能表示亲密,亲切,亲戚,亲情等,亲们涵盖的语义想象空间很广,难怪会流行。亲们也有滥用去代替你们。

3.混乱的语法:

误导英语日语糟糕的语法,“我”换成“me”,“的”一律说“の”,不分主格宾格所有格,全部替换,“me的眼神”、“翼の梦,舞の城”。

4.混沌零散的用词思维,华丽无意: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酵母

残忍是不断要提起那些已过的幸福。伤逝的感觉 。

如果尘世不再会知道你的名字,

向寂静的地球低语:我流动着。

向闪亮的水说:我存在。

以上典型的摆弄词语,故作意味,貌似有诗意,忧郁而悲伤,实质上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八.反的是视觉系,去性别化

维基上说是“两性美学的合体”,不传神,用句老话讲“不男不女”,你也可说是“人妖”,立场不同,意思都差不多。

以我经历和接触的人来说,非主流的主力fans女生居多。推导这结论,还有以下依据:

  • 图片的数量,中日韩的大头装可爱图片数量,女性明显居多。
  • 在日本,视觉系的乐迷几乎都是由青少女所组成。
  • 百度趋势给出的搜索趋势图

结果反非很自然以男性为主,恶搞的对象也大多是此类人,焦点就在于堂堂个爷们去装可爱,摆忧郁,弄深沉,装扮渐趋女性化。你说网路的真爷们能不抽丫的?

反非代表事件: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09年3月,猫扑一题为: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的帖子,引爆了反非热潮。本意是嬉耍下非主流,警告非主流迷,谨慎追随传说!作者在帖子里写到:

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为了我们幸福的家庭,不要迷失自己,更不要盲目的迷恋,更多的我们要理解、要尊敬,才不会辜负哥带给你们的这种美好的情怀。

如同任何以往的流行meme一样,母体得以迅速复制扩散,不单讽刺“非主流”了,任何值得让人惊奇,吐血的人物都可标上此句。衍生句式也非常的多。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不要恶搞姐,姐会让你吐血。不要小看弟,弟可是兴奋剂。不要羡慕爸,爸只是个神话。不要忽略妈,妈当年一朵花。别老想着姨,姨让你脱层皮。不要忘记爷,爷落下一只鞋。不要蔑视叔,叔也出过书。不要迷恋舅,舅让你脱过臼…

这是个多条迸进的时代,嘲讽的还有女性男性化,如每年的超女大赛,最红的必定是某某哥,能称其为哥的人,肯定火。“”字,蕴含了多少爱恨情仇。选对一个“哥”字,就选对了阵营,“哥”下的红人是最牛的团体,春哥,曾哥,带头大哥等名震网路。

经常看韩剧的还应该注意到,“哦巴”通常都翻译成哥,而非主流又跟韩剧有渊源,可谓环环相扣。 特别是毫无雄性激素的人,偏叫哥,让人喷饭。

去男性化,双性化,一直是近年来争论的焦点,爷们没爷们的血性,娘们没娘们的柔美。非主流的出现引起的争议有深层社会因素,传统的观念习俗影响,他们的装扮引起争议是迟早的。

就像春哥的去女性化特征引起的关注,李银河为争取同性结婚引起的争议,非主流从某种角度上看,就是为争取去男性化的人呼喊,未必无好的一面。
或许多年后,“哥”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流传着“哥”的传说……(此哥,安能辨汝是雌雄)

九.反的是自恋,大头贴,

装寂寞45度仰望摄像头,P腮红,撅嘴,瞪大眼装可爱的女非,一直都是反非主流重点抨击对象。此现象要是换到男非身上,嘟个嘴,简直比小受还欠日。更甚的是,看到年龄不小的大妈沾染上,顿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这股自恋大头贴风潮不知何时兴起,所过之处都频遭网民恶搞,原因大概有三:自恋,迷惑性,乏味。特别是PS的普及,P过后与本人相去十万八千里。而非主流的群体,PS功夫普遍较差,弄得千奇百怪,好生吓人。

还有的是假深沉装寂寞,你能经常看到他们往照片上题“我的寂寞,与你无关”之类的语句,这也是频遭谐谑的。

反非代表事件: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09年7月,贾君鹏爆红之后,寂寞党横行,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你却在网吧吃面?此语句配上两非主流在网吧吃面图,引发一连串反非高潮。其中一篇哥玩的不是劲舞团,是寂寞,把非主流的状态描述得微妙微翘,入木三分,讽刺就此拉开。

对于寂寞,你都看到了,贾君鹏引起的关注,已讨论出假寂寞,真空虚。“哥X的不是X,是寂寞”句式飘红,也同样是引发一连串meme。

知道高明的反非手法了吧!强奸易躲,意淫难防。

十.反的是畸形抑郁悲伤,颓废自残

代表事件:此朵男子忧郁的让人蛋疼

此句大概在08年开始流传,抨击装忧郁,深沉的非主流。后来也是引起众多模仿,像“此男子,妖艳的让人流连”等。

注意事件:ck沉珂自杀

此事不能证伪,也没能证真,就像贾君鹏一样,但他们都确确实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我不希望哪个脑残就ck沉珂乱喷,就像你不追问贾君鹏存不存在一样,在此仅就事件的现象讨论。

人死了很可惜,但是如此消极厌世自残的行为,竟有大批追随者,典型的追随者傻逼言论:“沉珂姐你会幸福吧,在天堂很快乐”。且不说确有此人否,单看把死当幸福的态度,这要在怎么样的教育下才会产生?

自杀是出世的最极端行为,是非常自私的,对于有此倾向的人我们应予以关爱,拯救,可是沉珂的死非但没让非主流看清,竟有了众多追随,就像下了咒,他们深信为了“某种精神”去死,是神圣且值得崇敬的,一旦有人这么做,就会有效仿者,如此循环。这是此间最邪恶的地方。

青春是怎么样的?在我们的意象当中,青春是反叛的,冲动的和美好灿烂的,但绝不是自残,绝望颓废的形态。这是一种自弃,沉溺在虚无的意象当中。通过戳残肉体,减轻精神压抑。

教母有语“青春,是一道明媚的伤!”,或多或少表达了当今非主流的状态,那么那道伤在哪里呢?是不是自己落入的永无止境的虚幻精神领域?或是残酷现实造就?我坚信再黑暗的思想里都有浪漫的诱惑,那就是爱,关键在于你如何爱,如何看待。

有时候我会以为这是文学,电影,电视起的头,让人认为,爱,就得死去活来。

我之所以不喜欢韩剧的一个原因在于:主角通常都能为爱去死。而我更愿意相信为爱而生,为爱而活

十一.大笑话之:非主流天王杨诚俊

我本想把标题换为“大笑话之:ck沉珂”,碍于没找到确凿证据故作罢,何况此现象已引起讨论关注,也达到传播目的,唤起人们关注此类人群。如突然告诉你这是场戏,想必也没有任何好处,这个明眼人都知道,只是苦了非主流。
都说百度知道,百度百科是笑话,没想到杜撰出来个非主流天王杨诚俊,像病毒般把信息蔓延,复制。

这里有两点讽刺:

一,如果是恶搞非主流,那将是何等的讽刺,讽刺非主流竟然相信个反非造出的神;

二,如果是商业炒作,那也是对非主流智商的讽刺,讽刺此群体竟如此容易被牵起鼻子。

事件的来由大概这样:

设计恶搞或炒作,杜撰个牛逼的死人,人死了你无法查证把!类似ck沉珂。5月5号开始散布消息,非主流天王杨诚俊死了,如何死的,为什么封杀杨诚俊死的消息。于是小白百度也不会找到什么信息,变成疑惑,有疑惑就有了动力。

5.28 成立新浪博客,5.30成立杨诚俊吧,5.31写互动百科,写SOSO百科。然后是到天涯问答,爱词霸汉语,搜狗问答,新浪爱问,百度知道等小白最轻易接触的地方,发问答。

一轮下来,“杨诚俊”的信息达到覆盖百度几页了,于是慢慢完善百度百科中的杨诚俊词条(请围观),还在非主流条目添加了代表人物杨诚俊。下面就靠贴吧互动,小白上钩,主动复制,逐渐蔓延。

以上炒作或恶搞到现在来看显然没有成功,没有猛料推动,如不是团队放弃,就是一场网民的小恶搞。

从非主流天王出现,每当我看到非主流引用杨诚俊时,心里扭曲的笑了,这么牛掰的troll,看到杜撰一个不存在的人物被如此多的人相信,一种邪恶的笑能不荡漾在脸上?特别是有人还当真,来较劲了,脑残至此真乃无药医也。

见过了“别针换别墅”,“中国最美深山女教师”,“王老吉事件”等推手,炒作事件,你应该知道互联网充满着troll,这里越来越多的热点被制造,失败的,成功的,也有毫无营销道德的。

有时候炒个“死人”,或许只是为了带红跟他有关系的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设计一个高明的troll也是需要大脑的。

虽然我只关心真正的草根事件,但我不得不提醒,你所在的群体盲目吗?容易受操纵吗?应该学着独立看待问题。莫成了大笑话。

十一.非主流的反抗呢?

90年代也有非主流,那时称之为古惑仔.他们经常在学校吸烟打架,穿着也异于常人。古惑仔呢,表现出很强烈的反叛精神,即使经常受到诋毁批评。因为:

  • 上过学的都知道,天天八婆般唠叨,不给早恋。老子偏要恋
  • 上过学的都知道,天天有纪律规条,不给吸烟。老子条条吸
  • 上过学的都知道,天天讲素质教育,妈逼素质。老子竖中指

活在操蛋的年代,就有操蛋的姿态,你才是非主流,你全家都非主流。而现在的非主流没当年的古惑仔有雄风了,看不到活力,整个像蔫萝卜。

大概是网络时代的特色,都宅家,住网吧了。反非跟反山寨差不多,没有适合的土壤,这些能流行吗?非主流,山寨才是我朝特色,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

我不会嘲讽非主流喜欢穿某某牌子的衣服,强加自己的意愿!因为我知道中国大多数青少年的购买力,知道他们受广告的影响,接受的文化,知道他们所处的环境。但是反抗呢?

怎么看到的都是非主流被打,很残酷啊!不过可以理解打人的人。你想某日迷笛音乐节,窜出一伙杀马特,难免墨西哥事件不会重演,特别是在贵朝。

我对非主流现象感到惋惜的一点也在此,反抗精神不明显,因为以后你们总有一天会“上街”的。

文章最后我还想澄清一点,文化是靠繁荣的,是海纳百川,越多尖锐越多争论往往越好。因为某些教育问题,存在许多非此即彼的脑袋,充满阶级斗争思想,他们眼里只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别,为此作出下面的两元文化脑残图:

亚文化

由此脑残图,他们很快会解构非主流,提炼先进性,抨击落后性。他们脑袋的二元思维简单到把主流归为先进文化,他们不知道亚文化和文化是个整体,文化是逐渐繁荣的,靠时间的积累,我们才有了悠久的古老的历史,每代人的再小众的文化,在海洋中都得以存留,非主流和反非主流一共构成了此亚文化。

196 条评论

  1. “我之所以不喜欢韩剧的一个原因在于:主角通常都能为爱去死。而我更愿意相信为爱而生,为爱而活。”

    太长,没看完。但看到这句,赞一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